产品展示

若按资质他可以评元帅,结果连大将排名都还要靠后?原因很简单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7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47

林帅在十大元帅中能排名第三,可以看出他在领兵作战方面具有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,解放战争可以说是他的高光时刻,他所带的四野也是名噪一时,他的手下也出了不少名将,刘亚楼、邓华、韩先楚等都是四野的将领,其中还有一位曾五次担任林帅的副手,在解放战争时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,如果按资质评比的话,他可以入选元帅,但是在授衔时他连大将排名都靠后,这位将领是谁呢?

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”,在长征的路上经历的艰险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形容,在面对国民党的“围剿”,还要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,红军长征路上经常是人困马乏,在大多数将士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,传来一阵悠扬的箫声。洞箫吹奏出来的音色时而悠扬、时而高亢,将士们都沉浸在这优美的旋律中,一扫身上的疲惫,而吹奏洞箫的这个人就是红3军团参谋长萧劲光。

萧劲光用箫声给将士们注入生活的美好、革命的希望,不要以为他是做宣传工作的将领,他打起仗来一扫身上的文艺气息,转眼就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悍将。抗战时期,他主要负责保护延安的安全工作,他在黄河边上修起了防御工事,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,中央重要领导人都在延安,由他负责防御工作,可想而知组织上对他能力的信任。

展开剩余71%

萧劲光是部队难得的文武全才的将领,他1922年入党,两次去苏联留学深造,具有较高的军事和政治理论知识,回国后就被委以重任,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。1931年,宁都起义后,这支起义部队由萧劲光接手做思想政治工作,经过他的耐心教导,这支部队成为一支素质过硬、实力强劲的队伍,挑起了江西一带多场战役胜利的大梁。

抗战胜利时,他已经是山东军区的副司令员,这时他接到了紧急任务,那就是抢先一步到东北“打扫战场”,期间五次成为林帅的得力副手。1946年他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,与陈云一起创建发展东北地区的根据地,在“四保临江”战役中,他硬是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下指挥部队与敌人激战108天,这离不开他沉着冷静的指挥,更离不开他坚守的意志,正是这份坚持扭转了我军东北战场处于劣势的局面。

如果说“四保临江”战役为我军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,那么在接下来的“围困长春”战役中则是体现出了他高超的指挥艺术。他在吹奏洞箫时抑扬顿挫,在指挥作战时也是巧妙多变,他并没有单纯式的硬拼,而是采取包围、封锁的办法,让敌人在思想上瓦解,当时敌人有10万大军留守长春,在萧劲光“多样化”的战术中,最后不战而降。

1949年时,他指挥6个军、19个师,与其他部队协同作战,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四个师的主力部队,此时的他在四野中已经成为了一位猛将、名将,林帅在解放战争时立下了诸多的军功,其中有一部分也是萧劲光的功劳。从他的战术指挥上、政治思想工作上都能看出这位军政双才、能文能武的出色表现。在军队中升职的最大倚仗就是军功,已经是兵团司令的他足以证明他在军中的地位。

正因为萧劲光如此出色,因此在建国后毛主席把组建海军的任务交给了他,他成为中国海军的首任司令员。这个“旱鸭子”从零学起,从制定方针入手,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参考,同时又借鉴了强国的海军建设制度,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善了海军建制,速度组建起中国海军,在海防事业上他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1955年大授衔,以萧劲光的出色战绩,很有资质被列入元帅的行列,但是他并没有出现在元帅的名单里,他最后被评为大将,而且排名也不是那么的出彩。知道他功劳的人都感觉排名有些靠后了,但毛主席最后做出这样的评定,是经过综合全面因素考虑之后而决定下来的结果,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在思考问题时极具全面性和前瞻性,他这样决定自有道理。

细看排名前面的五位大将,哪一位都是军功显耀,尤其排名第一的粟裕大将,甚至都具备评为元帅的资格,但这位令林帅都佩服的擅长打“神仙仗”的将领仍然是大将军衔,从这一点看来,萧劲光被评为大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,原因很简单,我军璀璨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文明实践云平台app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